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婷婷_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_91欧美精品成人综合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免费视频

2025年03月31日 星期一

智慧社會的美好愿景

發布日期:2018-12-02

信息來源:人民日報

  內容提要:當前,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智慧社會是對我國信息社會發展前景的前瞻性概括,建設智慧社會對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義。智慧社會究竟是什么樣的社會?它應該是信息網絡泛在化、規劃管理信息化、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普惠化、社會治理精細化、產業發展數字化、政府決策科學化的社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智慧社會,讓人耳目一新。智慧社會是在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發展基礎上的躍升,是對我國信息社會發展前景的前瞻性概括。建設智慧社會是要充分運用物聯網、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網絡化、平臺化、遠程化等信息化方式提高全社會基本公共服務的覆蓋面和均等化水平,構建立體化、全方位、廣覆蓋的社會信息服務體系,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設美好社會。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展望智慧社會。
  信息網絡泛在化。信息網絡是建設智慧社會的重要基礎設施。隨著“寬帶中國”建設的推進,城鄉一體的寬帶網絡將不斷完善,下一代互聯網和廣播電視網會不斷發展,信息網絡加速向寬帶、移動、融合方向發展,固定通信移動化和移動通信寬帶化成為趨勢,5G(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NB—IoT(窄帶物聯網)等下一代網絡技術不斷演進,高速寬帶無線通信實現全覆蓋,千兆入戶、萬兆入企穩步實現,社會公共熱點區域實現無線局域網全覆蓋。信息網絡逐步向人與物共享、無處不在的泛在網方向演進,信息網絡智能化、泛在化和服務化的特征愈益明顯。網絡的無處不在催生了計算的無處不在、軟件的無處不在、數據的無處不在、連接的無處不在,從而為智慧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規劃管理信息化。通過CIM(城市信息模型)和GIS(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的綜合運用,讓城鄉規劃和布局“看得見”“摸得著”“想得清”,從而顯著提升城鄉規劃的信息化和科學化水平。通過發展智慧城鄉公共信息平臺,統籌推進城鄉規劃、國土利用、城鄉管網、園林綠化、環境保護等城鄉基礎設施管理的數字化和精準化。城鄉管理數字化平臺通過建立城鄉統一的地理空間信息平臺及建(構)筑物數據庫,構建綜合性城鄉管理數據庫。城鄉管理數據庫與群智感知技術和手段相結合,能夠有效提升城鄉范圍內人、地、事物、組織、事件管理的精細化水平,為發展更多服務民生的智慧應用、實現“科技讓生活更美好”的目標提供支撐。
  基礎設施智能化。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是智慧社會體現其“智慧”的重要基礎。智慧交通能夠實現交通引導、指揮控制、調度管理和應急處理的智能化,有效提升交通出行的高效性和便捷程度。智慧交通的深入發展將解決交通擁堵這一城市病,寬帶網絡支持下的汽車自動駕駛、無人駕駛將逐步推廣使用,汽車被納入互聯網、車聯網,智能汽車將成為僅次于智能手機的第二大移動智能終端。智能電網支持分布式能源接入,居民和企業用電實現個性化的智能管理。智慧水務覆蓋供水全過程,運用水務大數據能夠保障供水質量,實現供排水和污水處理的智能化。智能管網能夠實現城市地下空間、地下管網的信息化管理、可視化運行。未來的城市,大量管廊地下藏,地下通道汽車穿梭忙,不會出現過去由于滯水而出現的“到城市去看海、到街上去捉魚”現象。智能建筑廣泛普及,城市公用設施、建筑等的智能化改造全面實現,建筑數據庫等信息系統和服務平臺不斷完善,實現建筑的設備、節能、安全等的智慧化管控。智慧物流通過建設物流信息平臺和倉儲式物流平臺樞紐,實現港口、航運、陸運等物流信息的開放共享和社會化應用。
  公共服務普惠化。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關乎老百姓的福祉。充分利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跨部門跨地區業務協同、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信息體系,有利于創新發展教育、就業、社保、養老、醫療和文化的服務模式。在智慧社會中,智慧醫院、遠程醫療深入發展,電子病歷和健康檔案普及應用,醫療大數據不斷匯聚和深度利用,優質醫療資源自由流動,預約診療、診間結算大幅減少人們看病掛號、繳費的等待時間,看病難、看病煩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具有隨時看護、遠程關愛等功能的智慧養老信息化服務體系為“銀發族”的晚年生活提供溫馨保障。公共就業信息服務平臺實現就業信息全國聯網,就業大數據為人們找到更好更適合自己的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撐和幫助。圍繞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和滿足人們終身學習需求的智慧教育和智慧學習持續發展,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有效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智慧文化促進數字圖書館、數字檔案館、數字博物館等公益設施建設,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提供堅實保障。智慧旅游提供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旅游服務系統和旅游管理信息平臺,旅游大數據的應用為旅游服務轉型升級帶來新機遇。
  社會治理精細化。在市場監管、環境監管、信用服務、應急保障、治安防控、公共安全等社會治理領域,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建立和完善相關信息服務體系,不斷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構建全面設防、一體運作、精確定位、有效管控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整合各類視頻圖像信息資源,推進公共安全視頻聯網應用,大幅提升社會安全水平。在食品藥品、消費品安全等領域,具有溯源追查、社會監督等功能的市場監管信息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征信信息系統在整合信貸、納稅、履約、參保繳費和違法違紀等信用信息記錄后不斷完善,為建設誠信社會提供重要保障。建立環境信息智能分析系統、預警應急系統和環境質量管理公共服務系統,構建“天地一體化”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對重點地區、重點企業和污染源實施智能化遠程監測。
  產業發展數字化。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傳統產業信息化改造,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方向加速轉變,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釋放數字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智慧農業的發展將使我們能夠運用信息化手段把城市物流配送體系和城市消費需求、農產品供給緊密銜接起來。智能工業意味著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工業互聯網不斷發展。智慧服務業的發展促進電子商務向旅游、餐飲、文化娛樂、家庭服務、養老服務、社區服務等領域進一步延伸。在智慧社會,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迅猛發展,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政府決策科學化。通過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決策的機制,有效改變一些地方的政府在決策中存在的“差不多”現象,推動形成“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政府決策新方式。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綜合分析各種風險因素,提高政府對風險因素的感知、預測、防范能力。通過政企合作、多方參與,促進公共服務領域數據的集中和共享,使政府掌握的相關數據同企業積累的相關數據進行有效對接,形成社會治理的強大合力。通過完善群眾訴求表達的網絡平臺,使政府更好掌握社情民意,更好構建陽光政府、透明政府。
  (作者為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中國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編輯:高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