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記者會。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尹中卿在記者會上表示,今年開始由國家統計局對各個省區市的地區生產總值進行統一核算,并“叫停”對各地GDP總量、速度進行排名的做法。
GDP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的重要指標。過去,地區GDP總和長期超全國GDP總量,就會影響我們對經濟狀況的判斷。而一些地方之所以給GDP“注水”,原因之一就是搞攀比、爭位次、圖政績。
過去,國內GDP和地區GDP采取分級核算制度,這種制度給了某些地方“注水”的機會,造成統計數據“打架”。今年起統一核算之后,國家統計部門采取統一核算方法,地方GDP數據就沒那么容易造假了。
之前,國家已經制定印發了《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方案》,去年個別省份也開展了改革試點,今年國家統計部門對各省區市GDP全面統一核算的條件基本成熟。
無論是數據“注水”還是數據排名,都讓GDP“變味”——數據不真實,不僅價值打了折扣,而且會形成誤導。一些地方只是追求“數字政績”,就會忽略經濟發展的本意。
筆者以為,GDP統一核算、叫停GDP排名,再加上“政績考核不唯GDP”,可以讓GDP數據回歸本意,為“官出數字”畫上句號。不過,完全實現這一目標恐怕仍有一個過程,還需要在改革實踐中不斷完善統計方法,不斷糾正錯誤觀念,不斷完善法律和監管體制。
以GDP統一核算為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今年全國統計工作會議上表示,“我們要充分考慮核算改革的艱巨性、復雜性、系統性。”可見,GDP統一核算改革是一場“大考”。統計法修改已列入立法規劃,將為這一改革提供法律“武器”。
要叫停GDP排名同樣面臨考驗。一方面,顯性排名容易叫停,但隱性排名卻不易叫停,因為各地都清楚自己和兄弟省份的排名情況,不排除今后仍然根據統計數據暗地里攀比;另一方面,各地GDP數據公開后,某些社會機構喜歡搞排名,能否叫停坊間排名還需觀察。
除非國家統計部門統一核算后,不公布各省區市GDP數據,才能徹底防范造假、叫停排名,但問題是,GDP數據不僅對政府決策者有重要意義,對企業、公眾也有意義,假如不公開GDP數據,企業在投資、開拓市場方面就缺乏參考依據。如何抉擇,值得思考。
統一核算與叫停排名,是GDP統計改革的重要一步。這一改革,不僅有利于維護統計工作的公信力,更有利于宏觀調控和決策更加精準、科學。因而,各地統計部門要積極支持GDP統一核算,各種社會機構也不要再對地區GDP總量、速度搞排名了。